小提琴家长陪练容易忽视的 5 个细节
文章正文
发布时间:2022-01-16 11:56
多数家长有点急功近利,要求很快就要高级别。人之常情:花了钱要看到成果。这种售后,老师只能尽力配合。但实际上,进度的决定性因素在家长自己身上。因为对于小孩来说,练琴本身是辛苦复杂的。完全依赖小孩自己去练习,几乎不可能。说到进度,其实刚开始是越慢越好。有个说法:先快后慢,先慢后快。学小提琴很难,姿势就是前期的一座大山。姿势不好,拉出来就是不好听。每个老师对姿势的要求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别,但在大体是基本是一致的。姿势方面需要家长跟着一起学习、了解,然后在陪练中帮助来纠正的部分。但即使老师强调,多数孩子在家里练习时,也不是很积极用节拍器。理由很简单:打开了节拍器,节奏上就有了约束,练琴时就更紧张。小提琴的特点决定了,音很容易不准,甚至可能拉完一首乐曲就有变动了。初期小提琴老师每次上课都会帮调音。但是很多时候,比如琴放久了,或者碰了一下,都可能导致音不准。家长学会调音后,可以为每根弦加上微调螺丝。需要大的调整时,家长扭动旋钮。而微小的变化,就让小孩自己通过微调来调整,逐渐过度到小孩自己调音。小孩学会自己调音很重要,因为这也是培养他们重视音准的过程。后期甚至可以锻炼不看调音器,直接通过听来调音。对于一首新乐曲,从生疏到熟悉,同样也有「先慢后快」,还是「先快后慢」的选择问题。小孩自己趋向于「先快后慢」,一方面耐心不够,另一方面,很快地「流利」地连续拉起来,会让孩子们很爽。但实际上,一首新乐曲,刚开始一定要慢,才「事半功倍」。要如何「慢」呢?先唱谱,不着急拿琴。唱谱熟悉了,再拿起琴。刚开始尽可能慢地拉,要确保每个音准确无误,节奏尽可能正确。把曲子分成多个段落,一个段落一个段落的过。不要着急于整曲一起来,要分段搞定。